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时间:2020-09-02 16:02:31 解答: 173 次

(1)【◆题库问题◆】:[判断题] 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单选] 认同与顺从的最大区别是()。
A.前者是一时性的
B.前者是整个态度的根本转变
C.前者是自愿的过程
D.前者是最稳固的态度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高估群体的力量和权利主要表现为无懈可击的错觉,再就是()
A.认为群体权利至高无比
B.被群体蒙蔽双眼
C.不质疑群体道义
D.在群体中自我膨胀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 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关系取向和()四种趋向
A.朋友取向
B.团体取向
C.民族取向
D.家族取向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造成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参考答案◆】:垃圾产生垃圾

(8)【◆题库问题◆】:[单选] 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揭示因果
A.一定
B.不一定
C.有
D.没有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几种常见的人际吸引是如何解释人们的人际吸引现象的?

【◆参考答案◆】:具体有这样几种理论:(1)强化理论。根据强化理论,人们喜欢给予我们奖励的人,而不喜欢导致我们情感不愉快的人。(2)相互作用论。当两个个体在相互交往中经常感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定,感到心情愉悦,而且非常乐意与对方交往时,他们之间就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互酬行为或者说是一种报答行为。(3)得失理论。这种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研究认为:在人际关系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没有像讲坏话然后再慢慢地改变成讲好话有情形来得更吸引人、讨人喜欢。当交往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所改变时,更能影响自己是否喜欢那个人的态度。(4)相等理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报酬的相等来衡量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的,人们希望交往中自己的代价和报酬自始至终保持平衡。两个人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要看当事人觉得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否对双方都有益处来决定。即建立人际关系要看是否能获利,是否有需要,从而决定自己的交往行为。

(10)【◆题库问题◆】:[单选] 把社会心理学研究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伦理解释当中的一个副标题的是美国人()
A.莫尔
B.舍弗勒
C.鲍德温
D.文森特

【◆参考答案◆】:C

请充值VIP继续使用(未注册用户支付后会自动注册登录)

×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4-12-31 04:09:16

←请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4-12-31 04:09:16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