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者效应

时间:2020-09-02 15:55:20 解答: 142 次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睡眠者效应

【◆参考答案◆】:又称"休眠效果",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内容可能比信息源更加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也更容易改变受众的态度。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稀释效应

【◆参考答案◆】:
中性的或非相关性的信息弱化判断或印象的趋势。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建筑美学可分两种()和()。

【◆参考答案◆】:常规美学;象征性美学

(4)【◆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心理学要有()的视角
A.固定
B.单一
C.多角度
D.多学科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主要涉及到()和社会态度改变的过程。
A.社会态度的成分
B.社会态度的主体
C.社会态度改变的动机
D.社会态度改变的结果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的关系。
A.负相关
B.很复杂
C.正相关
D.无关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对应偏差

【◆参考答案◆】: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个人内在因素、低估外在环境因素,甚至在行为由明显的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脸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参考答案◆】:1、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2、印象整饰功能3、社会交换功能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中国文化中“报”的具体特征。

【◆参考答案◆】:具体特征:(1)往还性。"报"的核心特性是一种社会资源或社会行为的交换。(2)情感性。无论是报恩或是复仇,即无论是正性或是负性的"报",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牵动着还报者的爱与恨。(3)增量性。由于人情因素的惨入,人们在回报是要有增量,要报大于施。(4)延迟性。"报"不必立即进行。(5)区别性。"报"作为伦理规范还有远近亲疏的含义,即在"报"中含有家族和人伦关系的区别。(6)角色差异。施予者和受施予者由于角色不同,对"报"的看法和具体做法也不同。

(10)【◆题库问题◆】:[单选] 詹姆斯的自我理论明显带有()的特征。
A.行为主义
B.实证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本质主义

【◆参考答案◆】:D

请充值VIP继续使用(未注册用户支付后会自动注册登录)

×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5-01-02 11:42:23

←请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5-01-02 11:42:23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