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唐传奇
【◆参考答案◆】: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便称之为传奇。唐传奇作者往往"作意好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便称之为传奇。唐传奇作者往往"作意好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代表作有《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
(3)【◆题库问题◆】:[单选] 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
A.汉武帝
B.司马相如
C.太史公
D.屈原
A.汉武帝
B.司马相如
C.太史公
D.屈原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属于“初唐四杰”作品的有()
A.《长安古意》
B.《在狱咏蝉》
C.《从军行》
D.《昔昔盐》
E.《帝京篇》
A.《长安古意》
B.《在狱咏蝉》
C.《从军行》
D.《昔昔盐》
E.《帝京篇》
【◆参考答案◆】:A, B, C, E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周邦彦怀古词名作()化用了唐代诗人()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之痕。
【◆参考答案◆】:《西河•金陵怀古》;刘禹锡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词论的内涵。
【◆参考答案◆】:
相对而言,"常州词派"中后起的周济的词论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周济也讲尊体,讲比兴寄托,但他以词为本位,而不是用解经的方法论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
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其《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周济认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意境,即"有寄托入"。作家创造时不是从主观情感出发,先存一个"我要有寄托"的念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依托之物,而是兴与机会――主观情感由眼前的某种实景引起,在客观事物景象的触动、诱发之下,思想情感得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样创作出的意境,即"无寄托出"。
清末况周颐一段话可以视作是对周济这个命题的阐释:"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按:指性情),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横亘一寄托于搦(nuò)管(执笔)之先,此物此志,千首一律,则是门面语耳,略无变化之陈言耳。于无变化中求变化,而其所谓寄托,乃益非真。昔贤论灵均(屈原)书辞,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必非求变化者之变化矣。"(《蕙风词话》卷五))
"有"而"入"到"无"而"出",是创作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由个别到普遍的提升,它反映的不但是词学的问题,也具有美学上的普遍意义,因而,"常州词派"中人潭献就说:"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千古辞章之能事尽,岂独填词为然?"(《复堂词话》)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无寄托"的作品给读者的自由联想留下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寄托"的词让读者"阅载千百,謦颏弗违",最终只能达到与作者的共识。所以,"无寄托"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相对而言,"常州词派"中后起的周济的词论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周济也讲尊体,讲比兴寄托,但他以词为本位,而不是用解经的方法论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
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其《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周济认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意境,即"有寄托入"。作家创造时不是从主观情感出发,先存一个"我要有寄托"的念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依托之物,而是兴与机会――主观情感由眼前的某种实景引起,在客观事物景象的触动、诱发之下,思想情感得到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样创作出的意境,即"无寄托出"。
清末况周颐一段话可以视作是对周济这个命题的阐释:"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身世之感,通于性灵(按:指性情),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横亘一寄托于搦(nuò)管(执笔)之先,此物此志,千首一律,则是门面语耳,略无变化之陈言耳。于无变化中求变化,而其所谓寄托,乃益非真。昔贤论灵均(屈原)书辞,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必非求变化者之变化矣。"(《蕙风词话》卷五))
"有"而"入"到"无"而"出",是创作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由个别到普遍的提升,它反映的不但是词学的问题,也具有美学上的普遍意义,因而,"常州词派"中人潭献就说:"以有寄托入,以无寄托出,千古辞章之能事尽,岂独填词为然?"(《复堂词话》)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无寄托"的作品给读者的自由联想留下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寄托"的词让读者"阅载千百,謦颏弗违",最终只能达到与作者的共识。所以,"无寄托"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盛唐诗
【◆参考答案◆】:
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是雄壮浑厚。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是雄壮浑厚。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9)【◆题库问题◆】:[单选] 《水龙吟》是苏轼次韵他的朋友()的作品。
A.欧阳修
B.王安石
C.司马光
D.章质夫
A.欧阳修
B.王安石
C.司马光
D.章质夫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声甘州
【◆参考答案◆】: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