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橄榄》
【◆参考答案◆】:郭沫若前期的散文主要收入《橄榄》(现代书局,1931年版)和《水平线下》(创造社出版部,1928年版)。这些散文的基本特征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破除一切已成的形式,专挹诗的神髓以便于自然流露。’"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三个叛逆女性》在主题构思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在主题构思上主要表现在构思立意的现实性与主观性上。首先,"现实性"表现在郭沫若的历史剧虽然取材于历史的故事,写的是历史人物,但其构思立意的基点却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以先进的时代意识为指导,确立作品的主题。他的《卓文君》与《王昭君》主题的确立,就直接来自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封建的时代意识。②以现实的重大事件为契机,用历史故事隐喻现实,"借古鉴今"。郭沫若《聂嫈》一剧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特点。《聂嫈》写于1925年6月,这一出戏剧的构思,来源于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郭沫若自己说过,"没有五卅惨剧,我的《聂嫈》的悲剧不会产生,但这是怎样的一个血淋淋的纪念品哟!"另外,构思立意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郭沫若根据现实的要求和戏剧艺术的特点对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有意识地改动和取舍。比如郭沫若的第一部历史剧《卓文君》,它取材于汉代做了寡妇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记载。郭沫若对故事作了两方面的改动:①一反传统文人认为卓文君私奔是伤风败俗的陈见,赞扬了卓文君私奔的勇敢行为,而且赋予她以鲜明的现代色彩。②根据戏剧艺术以冲突为主的特点,对卓文君与她父亲的关系进行了改动。在《史记》中,卓文君与父亲的矛盾冲突被调解,郭沫若则舍弃了这一些情节,着力地描写了卓文君与其父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不仅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也使戏剧情节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这些方面看,郭沫若历史剧构思立意的主观性,对于其历史剧的价值有着显然的正向作用,值得肯定。
(3)【◆题库问题◆】:[填空题]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诗要有()、()、()。
【◆参考答案◆】: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题库问题◆】:[填空题] MZD《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
【◆参考答案◆】:1942年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参考答案◆】: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前后,发生了由资产阶级思想居主导地位到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上风的重大变化。
(6)【◆题库问题◆】:[单选] 《故事新编》中的()赞扬了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A.《奔月》
B.《理水》
C.《非攻》
D.《铸剑》
A.《奔月》
B.《理水》
C.《非攻》
D.《铸剑》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京味话剧”。
【◆参考答案◆】:京味话剧追溯到老舍的时代,老舍使用北京话写作的作家,他早期作品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很给力。对日本侵略者的挖苦和讽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话剧一度被认为是歌功颂德,但谁也不能否定,他在这方面贡献的力量。《龙须沟》《茶馆》……北京话以其惯有的幽默犀利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后来者王朔也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参考答案◆】: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2、白话文运动取得了胜利,各种新旧报刊相继采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也终于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摹写山水的作家。
【◆参考答案◆】:谢灵运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被国民党杀害的左翼作家有()、()、()、()、()。
【◆参考答案◆】:应修人;洪灵菲;潘漠华;冯铿;胡也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