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材料一汉代的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络绎不绝;从国外来的商贩,几乎每天都有进入边境的)。——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摘编自百度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摘编自腾讯周刊
【◆参考答案◆】: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图5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参考答案◆】:收回山东主权。五四运动。
(3)【◆题库问题◆】:[单选]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与外界交往日益减少,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参考答案◆】: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前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目标。
(5)【◆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孙思邈
D.李时珍
A.皇甫谧
B.王叔和
C.孙思邈
D.李时珍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B.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A.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B.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单选]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A.延续性
B.兼容性
C.宗教性
D.伦理性
A.延续性
B.兼容性
C.宗教性
D.伦理性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多选] 中国的石窟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A.新疆地区
B.中原北方地区
C.中国南方地区
D.西藏地区
E.内蒙古地区
A.新疆地区
B.中原北方地区
C.中国南方地区
D.西藏地区
E.内蒙古地区
【◆参考答案◆】: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