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集

时间:2020-09-02 18:12:13 解答: 115 次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垛集

【◆参考答案◆】:
即从每三个民户中垛取丁多户为"军户",余两户为"贴户"。军户应出一丁为军丁,称"正军",余下的丁壮称"余丁"。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龙门石窟

【◆参考答案◆】: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为中国佛教三大石窟之一。因西山又名龙门山,故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开凿,后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清末千余年间不断营造,尤以北魏和唐代为盛。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参考答案◆】:夷洲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书的保管与移交制度

【◆参考答案◆】:唐代虽然缺乏对文书档案利用价值大小鉴定的深刻认识,但也初步确立起了文书档案的保管制度。

(5)【◆题库问题◆】:[单选] 都城建设的核心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即()。
A.乾清宫
B.祈年殿
C.太极殿
D.储秀宫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元和宋的水路贸易分别控制在下面哪两类人手中:()
A.西域人;中国人
B.中国人;西域人
C.中国人;日本人
D.日本人;中国人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现在普遍认为,()遗址就是夏文化。
A.河南仰韶文化
B.河南二里头文化
C.山东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隋唐科举制

【◆参考答案◆】:
隋唐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分科举人"而得名。科举制度始创于隋,而完备于唐。隋唐以前以选举为主,重德望,次才学;隋唐以后以考举为主,全凭科试成绩录用人才。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以"忠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士。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诏立十科举士,大业五年又诏立四科,并正式置进士、明经二科,实行试策取士、分科举士与考试相结合,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科举之法,多循隋制,且更趋完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常科为岁举之常选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还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诸科。六科之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盛,制度也较详细。仅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科。秀才科取士较严格,又规定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故自贞观之后,无形废止。唐代以明经得人最多,而以进士为最重。制科为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其名目繁多,大致可归为七类:文类约十五科,武类约八科,吏治类约八科,长才类约五科,不遇类约九科,儒学类约六科,贤良忠直类约八科。这些科非常设,因人而异,废置无常。考生来源有三:一、学校出身的称"生徒",二、地方州县考选的称"乡贡",三、由天子诏举的称"制举"。生徒和乡贡为常科考生,制举为制科考生。经考试生徒由国子监祭酒挑选,乡贡由长史挑选,送至尚书省下的礼部参加"省试"。省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另有诗、赋、论、策的写作,各科要求不一。考试方法分为帖经试法、墨义试法、策问试法、诗赋试法。省试在京城举行,考生须先往户部报到,户部阅后送经礼部考试。取中者按等级给予及第、出身资格。还须再经吏部考试,吏部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为拔萃,中者即授官。授官品位,依据常科科目的等级不同而有所分别。唐代重视科举,规定: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贡举非其人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甚至以罪论,旨在保证科举制度的推行。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站赤

【◆参考答案◆】:蒙古语,意为掌驿站者。蒙元驿站体制堪称发达。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便在境内设置。元朝建立后全国遍设站赤,分水站、陆站,四通八达。大站设驿令,小站设提领。承担站役的民户称站户,元政府规定,只有军政事务才许乘驿,须持有铺马圣旨圆牌或札子等凭证。后制度日滥,站户不堪其役,多有逃亡,铺马短缺,站赤制度日益衰败。

(10)【◆题库问题◆】:[判断题]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嘉兴,而不是浙江余姚。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请充值VIP继续使用(未注册用户支付后会自动注册登录)

×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5-01-02 01:14:46

←请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

95元 29元

VIP截止日期:2025-01-02 01:14:46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